一度被误读的“榆林小曲”
吕政轩
作者简介:吕政轩,1967年生,男,汉族,陕西定边县人。榆林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陕北文化研究。]而1958年版《榆林小曲》却把榆林小曲定义为:榆林小曲是流行于陕北神木、府谷和晋北、绥远地区的一种民间演唱形式,一般均为坐唱,也有化装一丑一旦表演的,当地人民称它“唱玩意儿”或“打玩意儿”,亦称“二人班”。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来,这不是榆林小曲,而恰恰是神府二人台。 从榆林小曲的定义及演唱范围可以推断,丁喜才演唱的曲目绝不可能是榆林小曲。其一,榆林小曲是榆林城内的一种坐唱清曲。其二,榆林小曲绝不跨出榆林城内一步。其三,演唱榆林小曲的清一色都是榆林城内的小手工业者。而丁喜才不符合以上任何一个条件。其一,丁喜才是府谷人;其二,丁喜才多在神府农村演唱;其三,丁喜才是农民。就连丁喜才自己也说,他很少到榆林去演出。 那么,何以会造成这样的误读呢?五十年代初,民歌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刚刚起步,那时,神府二人台和榆林小曲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准确的定义,人们笼统地把二人台和榆林小曲都称为小曲。而神府从行政区划上说又属于榆林专区,因而从广义上说,把丁喜才演唱的二人台称为“榆林小曲”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这只是一种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不是什么人的恶意篡改。 一九五七年三月,榆林小曲以独特的音乐品种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并获优秀奖,榆林小曲的影响逐渐扩大。1982年,榆林小曲《放风筝》随榆林地区民间歌舞赴京汇报演出团,先后在北京、西安演出十多场。1991年7月,霍向贵先生出席“第三十一届国际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会”,并在会上宣讲了他的论文《民清民歌余绪——榆林小曲》。1994年,政协榆林市(现为榆阳区)委员会出了一本《榆林小曲》专辑,专辑中选辑了一篇陈王兴的《榆林小曲初探》,该文对榆林小曲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从此,对榆林小曲的搜集、整理及研究工作逐渐纳入有关专家学者的视野,人们对榆林小曲也逐渐开始有了一个严格的、准确的认识。前此对榆林小曲的种种误读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慢慢拨乱反正过来了。
Copyright 2020 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版权所有: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图书楼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新建北路32号 访问量: 136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