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Y U L I N X I A O Q U S H U J U K U

历史传承

王青:给榆林小曲一个容身之地

  • 时间:2024-05-11 17:27:04
  • 作者:ylib
  • 点击:0

1715419472816.png

   期次:第11期    

  王青,1968年后跟随其父王子英学弹三弦、琵琶,由于本人刻苦好学,又有较好的素质,不到

一年时间学会了近20首小曲,并参加了艺人们的演唱活动。他目前是榆林小曲乐队中主要的琵琶手,也是榆林小曲研究会会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王青的曾祖父是湖南人。王青告诉记者,实际上榆林小曲是从南方流传过来

的。史料记载,榆林古代曾为边关重镇,到榆林做官的外省籍人多,尤其是从江浙、两广一带来榆林做官的,先后占了外籍官

员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当时又叫“南官北做”)。他的爷爷王级三生于 1886年,从父辈那里继承,擅长扬琴演奏,随后传

给他父亲王子英,他父亲主要擅长琵琶演奏。从小受到家庭熏陶,王青擅长演奏古筝和琵琶,逐渐成为榆林小曲传承的中坚力

量。2008年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中,王青和林 玉碧榜 上有名。

  作为榆 林小 曲研究会 

会长 ,王青给 记者 说 ,最让 他烦 恼的就是 榆林小 曲没 有一个自 己的容 身之 地 ,没 有排练演 出场 所 ,没 有 经

费。王青一直有个想 法 ,就是通过搞培训发展榆林小曲的接班人。作为榆阳区的政协委员,他提交了几次“在步行街巷口租

赁四合院,作为小曲排练演出、培养新人的场所”的提案,他想通过定时定点演出,慢慢扩大听众的范围,让更多的人来了解

和关注榆林小曲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以此来吸引年轻人喜爱榆林小曲。

  王青语气沉重地向记者介绍说,现在传唱榆林小

曲的总共才 30多人,年龄最大的罗新民已经 85岁高龄,其中50岁以上的占到了一半。

王青在努力打破榆林小曲传承这种青黄不接的局面,他几年前收了一个只有 13岁的徒弟,在他的精心培养下,目前已经能够演奏 30多首曲目,后来小孩的堂姐

和奶奶也在和王青学习古筝。记者提到是如何收费的,56岁的王青有些激动,他说基本是不收费,只要有人愿意学,都可以免

费教,甚至愿意提供乐器让新人练习,就这样,学艺者还是寥寥无几。

王青介绍说,榆林小曲主要是乐器和演唱组成,和陕北民歌可以清唱的特点不同,乐器在榆林小曲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主要有古筝、琵琶、扬琴、三弦组成。之前,专家们曾

误认为渊源于陕西的“秦筝”在陕西已经失传,通过对榆林小曲的考察,专家们才知道两千多年前就始于陕西的“秦筝”,至

今仍在陕西北部的榆林城内流传着。

  王青取出一本1994年出版的《榆林小曲专辑》(榆林文史资料第十三辑),他说榆林县政协在 1985年 5月份曾经成立过榆林小曲研究小组和演唱队,并新招收了 10名女学员,不久又成立了榆林古筝小组。采取

这些措施,不但救活和保留了这一曲种,而且推动了榆林小曲的发展。当年招收的 10个学员中有几个到现在还在参加,有些已

经不再演出,王青认为,榆林小曲能到今天这个地步,榆林县政协功不可没。王青还有一个朋友,无偿地给他们使用一套自己

闲置的四合院,他们使用了五年时间,那时候,榆林小曲的艺人们还可以在那活动,那个过程他感觉到艺人们的进步,而且很

多人也认识了他们。三年前,朋友把四合院出售了,他们又没了容身之地。

  王青说,榆林小曲艺人以自娱为主,以前小曲

艺人多为小手工工业者,是没有专业的小曲艺人的。因为以前的艺人演出都是免费的,现在也一样,几乎没有什么收入,连自

己都没法生活,更别提养家糊口了。现在人都比较实际,谁会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学这种没有利益的东西,还有就是在这个物欲

横流的社会,年轻人也不喜欢听上去很陈旧的榆林小曲。他自己的儿子林子,已经是榆林小有名气的摇滚歌手,他不是很喜欢

榆林小曲,但他对榆林小曲也不是完全否定,他把榆林小曲中著名的《卖杂货》改编成摇滚风格,演唱后反响很不错。王青说

现在孩子少,很容易就没传承人了。他们那代以前还好一些,兄弟姐妹多,大多会有一个人喜欢,所以都有传人,现在不同了

,孩子少,只要不喜欢就失传了。

  2005年成立了榆林小曲研究会后,王青身为会长,感到压力很大。研究会的成员都是本

地市民,属于自发组成,排练与演出全是成员们的自发行为。会员大部分年迈退休,有个演出,有时候有点报酬,有时候一点

报酬都没有,有些人就不愿意去。

Copyright 2020 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版权所有: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图书楼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新建北路32号 访问量: 1366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