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上陕北高原,但见万里长天,群山连云,黄沙漫漫,起伏连绵,无穷无尽……
忽见孤城一座,楼台亭阁,铁马叮呤,巷陌纵横,鸡犬相闻,万家屋脊,炊烟袅袅。透过高挑飞檐,传来管弦急急,紧打慢唱的榆林小曲,此声尖厉急转,顿挫有方,清丽而婉约,悠远而意长,绵绵不绝……榆林,万里长城边关要塞,军事重镇,古战场。清初,天下大治,百废俱兴,移民充边。康熙九年(1670年)榆林卫同知谭吉璁,湘江嘉兴人,字舟石,正五品。顾亭林谱注说此公“勤於读经,架插《十三经注疏》,手施朱墨,始终如一”。并竭尽赞美他:“勒石造亭功迹。”这些外籍官员,苦于边地荒渺苦寒少娱,只好从江南故乡携来一些丝竹女乐,优伶小唱。南官北坐的思乡之苦以宋人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为证。清光绪十年,朝廷派李云生赴榆林征收捐政,在榆林城内住了六天,他在《榆塞纪行》中写道:“大风夜雨,风沙满城,几案寸积,池台庭院皆沙也……”“野外沙与城齐,千里苍云,莽莽无际,郊外冢墓垒垒,皆在风沙中凄厉呼号……”可见其官宦生涯何等凄凉寂寥。据《延绥镇志》记载,当时的榆林总兵许占魁所写《重修延绥镇志序》说谭吉璁在主持修编镇志时,在官署东侧的“饮绿堂”,丝竹舞唱,宴饮修志人员。《延绥镇志,艺文志》中有《陈文道与榆林谭使君书》说:“刘第说传奇,颇靡可听,闻江南有柳敬亭者,以此技邀游王公间。刘第即不能及其万一,而韶音飞畅,殊有风情。”看来这名叫刘第的人正是当时榆林小曲颇有名气的艺人,他虽然不如江南柳敬亭说传奇,但也别有一番风情。 陈文道与江南扬州最著名的说书弹词艺人柳敬亭为同时代人无疑。柳敬亭在乾隆帝下江南时御前弹唱,赏七品小官。咸丰同治年间有马如龙,更负盛名,风行于江淅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