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Y U L I N X I A O Q U S H U J U K U

小曲总结大会

  • 时间:2024-05-10 21:07:58
  • 作者:ylib
  • 点击:0
  • 图片3.png

    • 图片3.png   

  •         12月27日的榆林,迎来这一年入冬最寒冷的一天,也就是这一天,榆林小曲2018年年会又在几辈老艺人流传下的婉转曲调中,在这个城市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地方开唱。

     


        图片4.png

    榆林学院吕政轩教授

     

       十年前,采访的第一位小曲艺人,便是小曲协会会长王青,当年的王会长与现如今无异,身材微胖,头发愈加花白,可一旦说起小曲便神采飞扬的神情,与当年无二。

     

    图片6.png

    文化学者马永生老师

     

     

    图片7.png

    文化学者李春元老师

     

    图片9.png

    小曲传承人李家财


      王会长对榆林小曲的爱是深入骨子里的。因为这十年间,每次见到王会长,他都很忙,忙什么?为榆林小曲找研习场地、为小曲培养更多的传承人、为小曲让更多人所认识而忙碌。
           榆林小曲的一切,便是王青这十多年来生活的重心。
           犹记得当年,采访罢十多位小曲艺人后,最深的感触便是小曲不易。百年前南方的丝竹之音与大漠边城的地方小调融合、扎根定是不易的。因为数百年来,古老唱腔不是照本宣科,句在哪里停顿,字要如何发音都是靠着老艺人们口传心授。虽然文革期间,小曲一度被视为“毒草”,被公安机关追赶、没收乐器,甚至有人因唱曲而进公安局。这些都没能阻隔小曲的发展,八十年代末的一段时间,政府的重视,加上本地富商胡星元和各方的支持,小曲的发展势头极为迅猛。


    图片11.png        

           进入新时代,社会大变革,新兴的曲艺形式,却时时刻刻要将这一黄土高坡的传奇逼到角落,成为一段历史。所以,当年采访罢小曲之后,内心身为榆林人的责任感不自主便油然而生,一度想着要保留好这些艺人的音频与图像资料,生怕某一天这些国宝级的艺人作古,小曲就真的成为一段榆林文字上的历史。

    图片13.png     

           过去的这十多年间,工作之余,总不自主地关注着小曲协会的各种动态,大到某位曲艺人离世,小到小曲的每次活动,但凡可以帮到小曲,总是义不容辞,希望小曲的境况能够更好一些。

      但过去的这十年间,单从没有重复过的榆林小曲年会举办地,可知境况一二。也有好的方面,每次参加小曲的活动总能看到新面孔和年轻人,偶尔路遇疾行的王会长,与他探问小曲的情况时,又去了哪里演出、教出了多少名新学员,王会长的语气中总能听到几分自豪感。

    图片15.png

      这一年的年会,在小曲开唱前,见到很多熟悉的艺人,这些平均年龄七十多岁的人,只要小曲有活动且身体状况好的前提下,无论是否有酬劳,总是全力以赴。王青会长也依然如往年一样,念了一长串这一年的演出经历以及下一年的计划。

      一年的活动,短短数千字便能总结完毕,但浓缩其后的却是曲艺人们,不畏严寒酷暑,数十年如一日对于榆林小曲的坚守。

      有了这十多年对小曲的了解加之近些年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突然就觉得之前对于小曲存亡的担忧可以消除了。有文化学者言,优秀传统文化自有其文化生命力,遥远而古老的榆林小曲,不仅仅是城内手工业者劳作、红火时的解闷曲,更是榆林这座城市文化底蕴的气质所在,不会随着时代变革而消逝。相反,历史愈久愈会显出其更为强大的传统文化魅力。

        12月27日的榆林,迎来这一年入冬最寒冷的一天,也就是这一天,榆林小曲2018年年会又在几辈老艺人流传下的婉转曲调中,在这个城市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地方开唱。

 


    图片4.png

榆林学院吕政轩教授

 

 

  十年前,采访的第一位小曲艺人,便是小曲协会会长王青,当年的王会长与现如今无异,身材微胖,头发愈加花白,可一旦说起小曲便神采飞扬的神情,与当年无二。

 

图片6.png

文化学者马永生老师

 

 

图片7.png

文化学者李春元老师

 

图片9.png

小曲传承人李家财


  王会长对榆林小曲的爱是深入骨子里的。因为这十年间,每次见到王会长,他都很忙,忙什么?为榆林小曲找研习场地、为小曲培养更多的传承人、为小曲让更多人所认识而忙碌。
       榆林小曲的一切,便是王青这十多年来生活的重心。
       犹记得当年,采访罢十多位小曲艺人后,最深的感触便是小曲不易。百年前南方的丝竹之音与大漠边城的地方小调融合、扎根定是不易的。因为数百年来,古老唱腔不是照本宣科,句在哪里停顿,字要如何发音都是靠着老艺人们口传心授。虽然文革期间,小曲一度被视为“毒草”,被公安机关追赶、没收乐器,甚至有人因唱曲而进公安局。这些都没能阻隔小曲的发展,八十年代末的一段时间,政府的重视,加上本地富商胡星元和各方的支持,小曲的发展势头极为迅猛。


图片11.png        

       进入新时代,社会大变革,新兴的曲艺形式,却时时刻刻要将这一黄土高坡的传奇逼到角落,成为一段历史。所以,当年采访罢小曲之后,内心身为榆林人的责任感不自主便油然而生,一度想着要保留好这些艺人的音频与图像资料,生怕某一天这些国宝级的艺人作古,小曲就真的成为一段榆林文字上的历史。

图片13.png     

       过去的这十多年间,工作之余,总不自主地关注着小曲协会的各种动态,大到某位曲艺人离世,小到小曲的每次活动,但凡可以帮到小曲,总是义不容辞,希望小曲的境况能够更好一些。

  但过去的这十年间,单从没有重复过的榆林小曲年会举办地,可知境况一二。也有好的方面,每次参加小曲的活动总能看到新面孔和年轻人,偶尔路遇疾行的王会长,与他探问小曲的情况时,又去了哪里演出、教出了多少名新学员,王会长的语气中总能听到几分自豪感。

图片15.png

  这一年的年会,在小曲开唱前,见到很多熟悉的艺人,这些平均年龄七十多岁的人,只要小曲有活动且身体状况好的前提下,无论是否有酬劳,总是全力以赴。王青会长也依然如往年一样,念了一长串这一年的演出经历以及下一年的计划。

  一年的活动,短短数千字便能总结完毕,但浓缩其后的却是曲艺人们,不畏严寒酷暑,数十年如一日对于榆林小曲的坚守。

  有了这十多年对小曲的了解加之近些年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突然就觉得之前对于小曲存亡的担忧可以消除了。有文化学者言,优秀传统文化自有其文化生命力,遥远而古老的榆林小曲,不仅仅是城内手工业者劳作、红火时的解闷曲,更是榆林这座城市文化底蕴的气质所在,不会随着时代变革而消逝。相反,历史愈久愈会显出其更为强大的传统文化魅力。

Copyright 2020 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版权所有: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图书楼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新建北路32号 访问量: 136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