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Y U L I N X I A O Q U S H U J U K U

小曲的表现形式、结构、唱词及流传现状

  • 时间:2024-05-10 16:49:55
  • 作者:ylib
  • 点击:0

黄土地上的“里巷之曲”

      榆林小曲之所以会有丝竹韶音的韵味,是因为它是明清时期由“南官北座”的官员把南方流传甚广的音律曲艺带到当时的榆林,然后融合当地的方言和民歌小调而形成。据榆林小曲国家级非遗传人、榆林小曲研究会会长王青介绍,“南官北座”是榆林民间的一种说法,当时榆林属九边重镇之一,有很多来榆林做官的南方人,特别是浙江一带的官员占了很大的比重,也有越来越多的南方商人来这里做生意,他们不断带来南方的丝竹管弦和乐妓,南方的曲调同北方乐器、方言、传统小调相融合,慢慢发展就形成了榆林小曲。榆林小曲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尤其在清末民初发展较快,那时候榆林地区传统手工业发达,城里手工艺人比较多,闲暇时为了解闷就常常听榆林小曲,艺人们口传声教,学唱小曲便兴盛一时。后来在发展过程中,老艺人们凭着对榆林小曲的热爱,使其一直流传至今。

榆林小曲可以说是南北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吸收了江南丝竹调、湖南花鼓戏、本地小调等众多曲艺元素,使其既有南方曲艺的柔美,又不失北方的粗犷。作为地方曲种,其均以榆林城内方言演唱。榆林小曲多为几人主唱,多人分别用扬琴、古筝、琵琶、三弦、二胡、碟子等伴奏并兼唱,瓷碟多由演唱者兼敲。榆林小曲唱词丰富,有表现民俗风情的唱词,也有反映城镇市民生活情趣及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等,《放风筝》《九连环》《绣荷包》都是榆林小曲的经典曲目。

         现在,榆林小曲已经慢慢淡出了榆林人的记忆,很多人并不知道榆林还有这样婉转甜美的曲艺。提起榆林小曲,老一辈的榆林人应该都会哼唱几句,但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却是一个陌生的曲种,它不像平常曲调,听几回就可哼出一二,小曲滑音、装饰音多,又要求唱出柔美,每一个字所相配的调子都需唱到准位。曲调听着柔美、细腻,却很难掌握演唱技巧。不过,学习曲艺虽难,但并没有因此传承无望,演唱者里最年轻的唱家王艳,收有三个徒弟,都是喜爱小曲的年轻一辈。但榆林小曲的演唱离不开现场的乐器伴奏,可以说,榆林小曲要传承,需是歌与曲的同步。

      

小曲流传现状

 

     历史上的榆林小曲主要是由爱好者以自娱自乐方式演唱,后来出现了作为乞讨手段的走街串巷演唱、堂会演唱及高台性的经营演出。在当地人的文化生活中,榆林小曲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但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现代文化的影响下,榆林城内市民已不再是往日榆林小曲生长繁行的肥沃土壤,小曲艺人们也彷徨歧途。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传承乏人的困难,面临失传危险,需要设法加以保护。


小曲结构

 

      榆林小曲结构分为小曲(即单曲)和联唱(即联套)两种形式,单曲也称小调,一般是简单的单段结构,演唱时用“重头”(曲调反复)方法,与歌曲中分节歌相似。联套分中调、大调,由若干曲牌连成,并加曲头、曲尾,属联曲体。其基本句式即句格有五字的二二一句式、七字句的二二三句式和十字句的三三四句式。
      小曲分大、中、小调。大调如《小放牛》需唱五十多分钟,《九连环》也是人们最爱的曲子!小曲伴奏传统有四大件为古筝、扬州琴、琵琶、三弦。古筝被专家们证明为二千多年前在陕西存在的“奏筝”。


唱腔戴载体


       唱腔为榆林小曲核心部分,唱腔体裁为曲牌体,或单曲反复,或联曲串唱。唱腔中,除用于一部分曲目首、尾的《前两头忙》和《后两头忙》这样两个唱腔牌子外,其他曲目均无牌子的说法,不论只曲或联曲,大量都是专曲专用。榆林小曲这一地方民间曲种特点的形成,除受生活习俗、传统文化及当地人民的性格、气质的直接影响外,语言习惯及其方言、语音的影响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榆林小曲这一地方曲种,它均以榆林城内方言演唱。


小曲曲调


       每个曲本所使用的曲调数是不限的,随曲本性质而定,有的全篇用许多个曲调,也有的全篇只用一个曲调变化重复而组成(后者较多)。这些曲调都是历来艺人在各地演唱时,随时搜集的民歌而又经过发展了的曲调。特点是其旋律华丽多彩、线条起伏的幅度大、音程跳动较大、音域广阔。小曲属于曲牌类的曲艺音乐,它有着许多独立的声乐曲调和器乐曲调。器乐曲是附属部分,是在演唱前后所演奏的大型、独立的前奏曲及后奏曲。前奏曲也就是“板头”或“开场乐”(类似戏曲中的打通),通常演奏三四个曲牌。后奏曲可有可无,通常只用一个曲牌。也有在曲本中夹用间奏的(但很少)。


小曲的唱词

 

       榆林小曲的唱词内容,以反映城镇市民生活情趣的为多,除描写离愁别怨、男情女爱之作品有较大例外,其它如反映茶肆酒楼、货郎挑夫的生活,如《开茶馆》、《卖杂货》、《下荆州》;刻划青楼之恨、尼庵之苦,如《妓女告状》、《小尼姑》;以及鲜明生动地表现民俗风情的篇章,如《放风筝》、《戏秋千》、《偷红鞋》。再如一些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张生戏莺莺》等,也在小曲中得到了别具特色的反映。长段曲目有几十段词构成的,如《害娃娃》有四十段,而短小曲目如《供月光》仅有四段。组格式有六种,即上下句构成一个唱段的如《妓女告状》,四句组段的如《大送郎》、六句组段的如《姐妹拌嘴》,八句组段的如《五更鸟》、三句组段的如《小放风筝》、五句组段的如《尼姑难》、以四句组段者为多。唱词的名式结构通常是以七字句为它的基本结构形式。也有五字成句的如《谯楼初鼓咚》,还有由五字,七字相间组成的长、短句,如《害娃娃》。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榆林小曲的结构

Copyright 2020 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版权所有: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图书楼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新建北路32号 访问量: 135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