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Y U L I N X I A O Q U S H U J U K U

小曲研究

榆林小曲:黄土地上的“里巷之曲”

  • 时间:2024-06-04 21:05:04
  • 作者:ylib
  • 点击:0

榆林小曲之所以会有丝竹韶音的韵味,是因为它是明清时期由“南官北座”的官员把南方流传甚广的音律曲艺带到当时的榆林,然后融合当地的方言和民歌小调而形成。据榆林小曲国家级非遗传人、榆林小曲研究会会长王青介绍,“南官北座”是榆林民间的一种说法,当时榆林属九边重镇之一,有很多来榆林做官的南方人,特别是浙江一带的官员占了很大的比重,也有越来越多的南方商人来这里做生意,他们不断带来南方的丝竹管弦和乐妓,南方的曲调同北方乐器、方言、传统小调相融合,慢慢发展就形成了榆林小曲。榆林小曲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尤其在清末民初发展较快,那时候榆林地区传统手工业发达,城里手工艺人比较多,闲暇时为了解闷就常常听榆林小曲,艺人们口传声教,学唱小曲便兴盛一时。后来在发展过程中,老艺人们凭着对榆林小曲的热爱,使其一直流传至今。

榆林小曲可以说是南北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吸收了江南丝竹调、湖南花鼓戏、本地小调等众多曲艺元素,使其既有南方曲艺的柔美,又不失北方的粗犷。作为地方曲种,其均以榆林城内方言演唱。榆林小曲多为几人主唱,多人分别用扬琴、古筝、琵琶、三弦、二胡、碟子等伴奏并兼唱,瓷碟多由演唱者兼敲。榆林小曲唱词丰富,有表现民俗风情的唱词,也有反映城镇市民生活情趣及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等,《放风筝》《九连环》《绣荷包》都是榆林小曲的经典曲目。

现在,榆林小曲已经慢慢淡出了榆林人的记忆,很多人并不知道榆林还有这样婉转甜美的曲艺。提起榆林小曲,老一辈的榆林人应该都会哼唱几句,但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却是一个陌生的曲种,它不像平常曲调,听几回就可哼出一二,小曲滑音、装饰音多,又要求唱出柔美,每一个字所相配的调子都需唱到准位。曲调听着柔美、细腻,却很难掌握演唱技巧。不过,学习曲艺虽难,但并没有因此传承无望,演唱者里最年轻的唱家王艳,收有三个徒弟,都是喜爱小曲的年轻一辈。但榆林小曲的演唱离不开现场的乐器伴奏,可以说,榆林小曲要传承,需是歌与曲的同步。


作者:榆林日报

Copyright 2020 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版权所有: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图书楼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新建北路32号 访问量: 1354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