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Y U L I N X I A O Q U S H U J U K U

小曲研究

榆林市小曲研究会

  • 时间:2024-05-19 20:36:37
  • 作者:ylib
  • 点击:0

榆林市小曲研究会是2005年9月30日成立的社会团体。宣传榆林地方特色文化,参加民间文化活动;演唱榆林小曲;举办榆林小曲研讨会。榆林市北大街91号。


名誉会长 :罗新民

会        长:王青



罗新民

罗新民(1924—2013) 榆林城关盐市巷老户人家,家中排行老三,人称罗三爷,榆中高中毕业。一生从事邮电邮政工作,由于热爱和特长文艺,在榆林邮局文化活动中是一名骨干,长年搞工会工作。罗新民是榆林小曲著名老艺人,对陕北唢呐,陕北秧歌,陕西秦腔音乐、鼓乐都比较精通。艺人们称“罗老是五音行里的全才、怪才”。

20世纪80年代初,入选陕西秦筝学会会员;80至90年代初,是榆林县政协委员、联谊会会员;2005年,当选榆林市榆林小曲研究会名誉会长,是申报榆林小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之一。

1986年,榆林县政协成立榆林小曲研究小组,罗新民为副组长,1994年参与编辑了榆林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出版的《榆林小曲专辑》。

罗新民是榆林小曲乐队中的全面手,擅长打扬琴、弹秦筝、弹三弦、拉京胡等,还擅长吹陕北唢呐,打击陕北秧歌鼓乐、吹竹笛等。

1960年,罗新民等人代表榆林地区参加了陕西省职工文艺汇演。罗新民打扬琴,王子英弹琵琶,王金汤弹三弦,朱学义弹秦筝,演奏了榆林小曲。

20世纪70年代以来,罗新民还参与了榆林小曲各大型重要演出活动。如榆林陕北民歌汇演,接待音乐院校师生和专家学者采访,参加榆林地方四合院人家红白喜事和庆寿庆典演唱活动,参加第一届、第二届榆林陕北民歌艺术节和春节钟楼、凯歌楼、鼓楼展演。罗新民艺术精湛,品德高尚,一生酷爱榆林民间文化艺术,是振兴传承榆林小曲的模范。他培养的学生有王青、叶梅、李思鹏和榆林小曲研究会许多会员。



王青

王青(1954—   ) 王青生于小曲世家,祖籍江苏。清代中期西北用兵,其高祖随军驻扎榆林,闲暇时常同军中同僚吹拉弹唱小曲。高祖的这一爱好世代相传,传至王青已历五世。王青的父亲王子英是一位小曲行里的全面手,唱能字正腔圆,乐能音准流畅。每逢民间婚宴喜庆、庙宇祭祀神灵之时,只要王子英出场演唱小曲,观众便蜂拥而至,一曲唱罢观众当场为他披红挂彩。王青有这样一位父亲,当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20世纪60年代末,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琵琶、古筝、三弦演奏技艺。父亲还让他拜著名小曲艺人白葆金、罗新民为师,博采众长,提高演奏技能。

王青年少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榆林小曲不能公开演唱,几近走向低谷。但是,偷林小曲的生命力却难以被扼杀。每到夜深人静时,王家便关窗闭户,王子英口传亲授,教儿子王青弹奏古筝、琵琶、三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青勤学苦练,终于熟练地掌握了这些乐器的演奏技巧,能够娴熟地弹奏50余首传统曲牌。王青认为要弹好小曲曲牌,不仅要勤练、苦练,而且每一次练习还应该是一次情感的投入,只有注入了情感,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王青是演奏榆林小曲乐器的多面手。他弹奏的古筝、琵琶、三弦、扬琴不仅技艺娴熟,而且手法独到。在演奏古筝时,他的手法是用右手大、食、中指弹弦,掌握发音、节奏,固定弦音;基本指法为托、劈、抹、挑、钩、剔六种,以控制弦音变化;他还运用按、刮、揉、撮四种指法,把握节奏,八度交替,使旋律更加优美。演奏琵琶时,王青对大拇指、食指弹挑、小撮、八度重音技法的运用到位;高、中、低音的音色纯正。演奏三弦时,王青巧妙运用弹、挑、拨、撮等技法,增强了三弦的艺术表现力,特别是弹奏的低音格外悦耳动听。演奏扬琴时,王青左右手配合默契,双槌起落自如,琴声如行云流水,动人心弦。

榆林小曲可以伴奏演唱,亦能清唱。在唱的方面,王青自知有嗓音的不足,为了弥补嗓音的缺陷,他自唱录音,反复播放,寻找不足之处,力求改正,直至做到吐字清晰,音色纯正,唱腔完美才肯罢休。他还经常向小曲艺人胡英杰求教,请他指导自己演唱小曲。

为了进一步发展榆林小曲,团结小曲艺人,在王青等人的努力争取下,榆林小曲研究会于2005年9月正式成立,王青担任首任会长。研究会成立后,连续5年参加榆林市陕北民歌艺术节和民俗文化展演活动。2009年11月、2010年10月,王青应邀参加了陕西省第二届、第三届旅游文化艺术博览会,在会上表演了古筝独奏,还用琵琶为榆林小曲伴奏,受到观众的欢迎。

2005年11月,王青等人应邀赴北京、天津,先后在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进行表演。王青演奏的曲牌【绣荷包】【九连环】【小小船】【唤娇娘】【柳青娘】【掐蒜薹】等,或以古筝、琵琶为主,兼用别样,或用十四弦古筝独奏,由演出团梁梅、王艳等伴唱。这次演出大获成功,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赞誉。中央电视台及京、津两地多家媒体,还有榆林电视台全程跟踪采访,并录音、摄像。榆林电视台将这次拍摄的资料剪辑成三集电视片,连续进行播放。他们返回榆林后,还在榆林剧院进行汇报演出。

在王青主持下,榆林小曲研究会积极开展演出活动,坚持深入基层,为群众演唱,无论是在大型庆典活动中,还是在婚庆、庙会等场合,人们都可以听到他们精彩的演唱。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以来,他们已演出700多场次。

1983年,王青开始收徒传艺,迄今已有20多人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学习演奏古筝、琵琶和演唱小曲。现在这些徒弟已成为演唱榆林小曲的骨干力量。

多年来,王青还撰写了30多篇研究榆林小曲的文章,发表在《中国音乐》《秦筝文谱》《秦筝》《榆林日报》等多家报刊上。他弹奏的筝曲【柳青娘】被编人《古筝弹奏实用教本》,弹奏的筝曲【九连环】【小尼姑】【琵琶曲】【柳青娘】【小拜门】被收入霍向贵编选的《榆林小曲集》一书。他还率领演出队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片《望长城》《走遍中国》以及陕西电视台的《影像》栏目中表演榆林小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榆林小曲代表性传承人,王青不仅感到的是荣誉,更感到责任的重大。王青说:“国家给了我这么大的荣誉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榆林小曲是我们的先辈留下来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小曲一代一代传下去,培养出更多的艺术新人,让小曲世世代代在榆林唱响。”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林玉碧(1944—    ) 乳名小狗,男,汉族,榆林城人,手工业者,榆林小曲演唱(奏)队中的多面手、主要活动家之一。

林玉碧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父亲林懋森是当时榆林城有名的老中医,在万佛楼下巷开了间叫“杏林堂”的医馆,救治患者无数。林懋森青年时投师小曲艺人秦俊,由于天生的好嗓子和超强的记忆力,没用多长时间就把几十首榆林小曲演唱得有声有色,而且把小曲中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把人物刻画得较为准确。榆林小曲中较难唱的大调,他也连着能唱两三个。他平易近人,儒雅谦和,经常在四方台巷自家院中组织小曲演出。他一生培养了二十余名徒弟,有影响的有胡英杰、潘植卿、任海珊、胡马奴、吴国珍、胡旺才等,儿子林玉书、林玉碧也在其中。

林玉书、林玉碧兄弟俩,自幼在其父林懋森的传教下精心学习榆林小曲,经常出入于艺人活动的场所。林玉书15岁便掌握了三弦、琵琶、京胡、二胡、扬琴、板胡等乐器的演奏,跟随乐师王子英、冉宽厚等老艺人参加榆林小曲的伴奏活动。

林玉碧8岁起便跟随其父林懋森学唱小曲,其父对榆林小曲演唱、演奏要求严格,天生聪慧的林玉碧很快便掌握了小调、中调和难度颇高的大调的演唱技巧及小曲主要伴奏乐器的演奏手法。他自幼极具韵律天赋,且精灵好学,得以从师于诸小曲名家。

林玉碧15岁拜叶子丰为师,学习扬琴演奏,深得其真传。扬琴在榆林小曲演出中,起着乐队和演唱者的指挥作用,打扬琴者必须精通每个曲子的起落和词意,对演奏者要求甚高。16岁,林玉碧又师从张建汉学习三弦演奏,三弦定365不倒把,中指不压弦,不宜弹花音,宜单拨,和古筝一道起和弦节拍的作用。因为他拿捏到位,深得师父喜爱,同年他开始同其哥哥林玉书学习京胡演奏,京胡在小曲伴奏中能加强音腔伴奏特色,提升乐曲感染力,强化音乐阴柔缠绵的效果。之后,林玉碧又陆续学习了琵琶、古筝等乐器的演奏。

榆林小曲是个集体音乐,少了哪件乐器都不完美,所以榆林小曲能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

1986年,为了抢救榆林小曲,榆林县政协成立了榆林小曲研究小组,榆林小曲不但有了排练场所,而且培养了不少新人,包括现在榆林小曲的骨干李天民、梁梅、郭红艳、张永利等十几人。

榆林小曲由于诸多因素限制,仅在榆林一城内流传,从艺者少,传承榆林小曲的重任就落在每一代小曲艺人身上。

文革期间,林玉碧和一些榆林小曲的热心人,偷偷聚在一起唱榆林小曲,研究曲调,互相学习。1979年3月,参加了榆林地区民间文艺调演,他与其他艺人一起演奏的小曲曲牌【小拜门】【柳青娘】荣获演奏三等奖;1982年,赴京演出;同年,胡星元先生第一次回榆林时,通过其外甥王恩联系,在一个四合院内重听了久违的榆林小曲,这让从小就爱榆林小曲的胡先生非常高兴,感慨万千。

多年来还经常参加并接受国内外音乐院校师生、专家采访,同时多次参加中央及港台的影视录制。著名歌唱家张华敏曾向林玉碧学过榆林小曲。2005年,林玉碧同王青、葛智等人自发组建榆林小曲研究会,同时又招收了乔忠诚、王艳、尤兰芳、白秋芳等数十名徒弟。林玉碧和各小曲艺人倾其所学,悉心教授。

2005年,榆林小曲艺人受中央音乐学院所邀,将榆林小曲收录于“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库”,并在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三大学府举办了三场“陕北高原沙漠中的生命旋律——榆林小曲演唱会”专场演出,受到专家的一致赞誉。演出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乔建中由衷地赞叹道:“林玉碧就是如今这榆林小曲的魂!”

2008年1月26日,中国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中,林玉碧和王青作为“榆林小曲”传承人与梅葆玖、赵本山等艺术大师同榜列入。

很多人都劝年逾花甲独居榆林的林玉碧迁居西安与儿孙共同生活,安度晚年。林玉碧感慨说,榆林养育了他,养育了榆林小曲,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他有责任和义务留在榆林,为改变现在榆林小曲一无场地、二无经费的现状尽力。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榆林小曲研究会成立

Copyright 2020 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版权所有: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图书楼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新建北路32号 访问量: 136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