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Y U L I N X I A O Q U S H U J U K U

小曲研究

王艳:榆林小曲传承人

  • 时间:2024-05-19 18:37:59
  • 作者:ylib
  • 点击:0

陕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显露出粗犷与肆意,正如一曲曲信天游,直白、豪放,放开嗓子吼一曲信天游,便直直地吼出了陕北人的性情与淳朴。

陕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显露出粗犷与肆意,正如一曲曲信天游,直白、豪放,放开嗓子吼一曲信天游,便直直地吼出了陕北人的性情与淳朴。“除了信天游外,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这片土地上还有一种委婉的曲艺,那便是榆林小曲。”王艳说。

“因为喜爱,所以坚持学唱”

王艳,是榆林小曲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唱了10多年小曲的她,提起小曲就会脱口而出唱上几段。“其实,我七八岁的时候就接触过榆林小曲,那时住在大 杂院,大人们总是三三两两聚在一块儿唱唱曲儿、哼哼调儿,我虽然经常听,但并不觉得好听,可能是那时听不懂、不了解的缘故吧。”王艳笑着说。29岁时,王 艳随榆林小曲的老一辈演唱家张永利听过一次榆林小曲的正式表演,觉得小曲曲调很特别,再加上她从小的耳濡目染,便开始慢慢学唱。《进兰房》是王艳学会的第 一首小曲,从那时起,她就慢慢喜欢上了榆林小曲。

榆林小曲有着与信天游完全不同的韵味,在榆林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明清俗曲的“活化石”。榆林小曲的词曲韵味悠长,通过江南丝竹调、湖南花鼓等南 方曲艺与榆林本地曲调融合,用榆林方言唱出。王艳说:“刚开始学的时候没掌握技巧,觉着非常难,常常唱得肚子疼。”小曲曲调娇柔、细腻,充满了南方的含蓄 与温柔,王艳平时也喜欢信天游,唱惯了直白的“吼”式腔调,小曲的曲调需压低嗓子唱出柔美,刚开始很难掌握。尽管起步很难,但因为喜欢,她从没想过放弃。

“有过艰难的日子,但坚持下来了”

唱得多了,王艳的演唱水平也渐渐纯熟,经常随小曲演出团体外出表演。王艳的丈夫对曲艺也很喜欢,平时非常支持她学唱和演出。但小曲的表演没有固定时间,丈 夫有时忙于工作,孩子七八岁时,由于没人照顾,她去外地演出经常带着,表演的同时还兼顾照看孩子。“那时候确实很难,生活、事业都不能落下,还好这一切都 过去了,孩子现在也很懂事。”王艳说。后来,曲艺逐渐娴熟的她已经把唱榆林小曲当做自己的事业,由喜欢变成了热爱。她曾在2008年中央电视台《民歌中 国》栏目中演出并录音;2008年获得陕西省首届声乐大赛原生态唱法二等奖;2011年获得第二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金奖。

“榆林小曲现在主要有两种唱法,一种是老艺人们突出‘顿’、‘断’等抑扬顿挫的闪断式唱法,他们会把每一个音律都唱得很饱满;另一种是在汲取老艺人们唱法 的基础上,对装饰音尤其是滑音运用较多的一种新唱法。”王艳说。而她的小曲唱法则更接近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加入了一些新曲艺元素,“这样才会跟上时代,不 会完全被先进文化所淘汰,也更能让年轻人接受。”王艳除了钟爱小曲的演唱外,还积极吸纳年轻人来学习,她现在有3个徒弟,有两个是榆林学院音乐系的老师, 还有一个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据王艳介绍,她们都是榆林人,对地方独特的曲艺很感兴趣。“她们是更年轻的一辈人,我相信我有能力将榆林小曲更好地传承下 去。”王艳说。

“这是每个人的事业,而且是很热爱的事业”

说起榆林小曲,王艳总是提起她的团队——榆林小曲演出团。2005年,榆林小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王青积极吸纳专家、学者及爱好者,发起成立了榆林小 曲研究会,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会员有60多人,并且组成了专门的演出团体。今年40岁的王艳是这个团队里最年轻的演 唱演员,“我们团队里不管是演唱家还是伴奏家,虽然年龄大多已过50岁,但对小曲的热爱之情却毫不减退,因为这是榆林的文艺‘宝藏’,也是团队里每个成员 所热爱的事业。”小曲演出团不管是春夏秋冬,每礼拜都定期认真排练,并且还经常受邀参加各种大型表演。去年11月11日,小曲演出团受邀赴南京,参加了中 国传统音乐学会主办的全国首届民间俗曲展演暨专家研讨会,受到了专家和曲艺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榆林网(塞上明珠网)

2015-01-21 09:22 


Copyright 2020 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版权所有: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图书楼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新建北路32号 访问量: 136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