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小曲传承人王青
王青生于小曲世家,祖籍江苏。清代中期西北用兵,其高祖随军驻扎榆林,闲暇时常同军中同僚吹拉弹唱小曲。高祖的这一爱好世代相传,传至王青已历五世。王青的父亲王子英是一位小曲行里的全面手,唱能字正腔圆,乐能音准流畅。每逢民间婚宴喜庆、庙宇祭祀神灵之时,只要王子英出场演唱小曲,观众便蜂拥而至,一曲唱罢观众当场为他披红挂彩。王青有这样一位父亲,当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王青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琵琶、古筝、三弦演奏技艺。父亲还让他拜著名小曲艺人白葆金、罗新民为师,博采众长,提高演奏技能。
年少时,父亲王子英就对他口传亲授,教王青弹奏古筝、琵琶、三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青勤学苦练,终于熟练地掌握了这些乐器的演奏技巧,能够娴熟地弹奏50余首传统曲牌。王青认为要弹好小曲曲牌,不仅要勤练、苦练,而且每一次练习还应该是一次次的情感投入,只有注入了情感,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王青是演奏榆林小曲乐器的多面手。他弹奏的古筝、琵琶、三弦、扬琴不仅技艺娴熟,而且手法独到。在演奏古筝时,他的手法是用右手大、食、中指弹弦,掌握发音、节奏,固定弦音;基本指法为托、劈、抹、挑、钩、剔六种,以控制弦音变化;他还运用按、刮、揉、撮四种指法,把握节奏,八度交替,使旋律更加优美。演奏琵琶时,王青对大拇指、食指弹挑、小撮、八度重音技法的运用到位;高、中、低音的音色纯正。演奏三弦时,王青巧妙运用弹、挑、拨、撮等技法,增强了三弦的艺术表现力,特别是弹奏的低音格外悦耳动听。演奏扬琴时,王青左右手配合默契,双槌起落自如,琴声如行云流水,动人心弦。
榆林小曲可以伴奏演唱,亦能清唱。在唱的方面,王青自知有嗓音的不足,为了弥补嗓音的缺陷,他自唱录音,反复播放,寻找不足之处,力求改正,直至做到吐字清晰,音色纯正,唱腔完美才肯罢休。他还经常向小曲艺人胡英杰求教,请他指导自己演唱小曲。
为了进一步发展榆林小曲,团结小曲艺人,在王青等人的努力争取下,榆林小曲研究会于2005年9月正式成立,王青担任首任会长。他们连续5年参加榆林市陕北民歌艺术节和民俗文化展演活动。2009年11月、2010年10月,王青应邀参加了陕西省第二届、第三届旅游文化艺术博览会,在会上表演了古筝独奏,还用琵琶为榆林小曲伴奏,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2005年11月,王青等人应邀赴北京、天津,先后在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进行表演。王青演奏的《绣荷包》《九连环》《小小船》《唤娇娘》《柳青娘》《掐蒜苔》等,或以古筝、琵琶为主,兼用别样,或用十四弦古筝独奏,由演出团梁梅、王艳等伴唱。这次演出大获成功,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赞誉。中央电视台及京、津两地多家媒体,还有榆林电视台全程跟踪采访,并录音、摄像。榆林电视台将这次拍摄的资料剪辑成三集电视片,连续进行播放。
在王青主持下,榆林小曲研究会积极开展演出活动,坚持深入基层,为群众演唱,无论是在大型庆典活动中,还是在婚庆、庙会等场合,人们都可以听到他们精彩的演唱。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以来,他们已演出700多场次。
1983年,王青开始收徒传艺,迄今已有20多人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学习演奏古筝、琵琶和演唱小曲。现在这些徒弟已成为演唱榆林小曲的骨干力量。
多年来,王青还撰写了30多篇研究榆林小曲的论文,发表在《中国音乐》《秦筝文谱》《秦筝》《榆林日报》等多家报刊上。他弹奏的筝曲《柳青娘》被编人《古筝弹奏实用教本》,弹奏的筝曲《九连环》《小尼姑》、琵琶曲《柳青娘》《小拜门》被收入霍向贵编选的《榆林小曲》一书。他还率领演出队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片《望长城》《走遍中国》以及陕西电视台的《影像》栏目中表演榆林小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06年,王青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榆林小曲代表性传承人。
Copyright 2020 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版权所有: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图书楼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新建北路32号 访问量: 136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