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Y U L I N X I A O Q U S H U J U K U

小曲研究

李家财:希望榆林小曲艺人们能团结起来

  • 时间:2024-05-19 16:11:46
  • 作者:ylib
  • 点击:0

对榆林小曲艺人的追踪采访,已经有4个月的时间了,通过这几个月近距离与榆林小曲和16位小曲艺人们的接触,使我们深深地了解了这一在榆林流传了几百年的民间瑰宝的魅力,这个囿于方圆不过几平方公里古城内的小小民间乐种,本质上蕴含了那么深厚的区域性历史传统,而且,半个世纪以来,它一直在担当榆林民间音乐代表的重要角色。我们希望能改善榆林小曲没有活动场地、没有经费、后继乏人……的局面,但作为媒体,我们只能呼吁——希望政府能为榆林小曲这一独特音乐品种的传承解决更多问题,希望艺人们能团结一致,把榆林小曲传承下去。

本期是榆林小曲艺人报道的最后一期,这一期的专访人物是李家财,他的父亲是已故著名小曲艺人李醒华。李家财应该是榆林小曲艺人中最富有的人,不单是因为他住在别墅里,他父亲留给他一台上百年的小扬琴,乔建中都想将它收购并藏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以见证中国扬琴的制造史,见证榆林小曲的坎坷历程。经常有人对李家财说,你父亲爱好了一辈子榆林小曲,你应该支持榆林小曲的。李家财说,肯定会支持的。

踏着九月和煦的阳光让我们一同走进李家财和他别样的小曲人生。

李家财是李醒华的长子。李醒华(1924-1988),乳名八斤(因出生体重为八斤而得名),男,汉族,陕西榆林城关人。手工业者,13岁跟林懋森学唱榆林小曲,后拜张云庭为师,代表性曲目有《张生戏莺莺》《小小船》《下荆州》《九连环》《绣荷包》《妓女告状》等,一生喜好榆林小曲。曾是榆林小曲艺人活动的热心组织者,他家住榆林市中心,自然成了艺人们的活动聚集点,为方便于艺人演唱,他自购了两排码蝙蝠式小扬琴一台,筝一台,小鼓三弦(中音)一把,二胡一把,并保存到今。培养的徒弟主要有他的两个儿子李家财和李文广。

采访李家财费了一番周折,打了几次电话他总在忙,而且最近他有些耳鸣,接电话也不方便,但因为对榆林小曲的热爱,他始终是很积极地调整时间,最后终于敲定了时间,记者在小曲研究会会长王青的陪同下奔向李家财家中,当我们刚进了他家别墅的大门,他就下楼热情地迎接了我们,看样子他早已经在等待我们了。

提起榆林小曲,李家财似乎陷入了长长的回忆之中。李家财说,是受父亲的影响,他和他的弟弟李文广从小就喜欢音乐,他是7岁开始学榆林小曲,9岁就在榆林中山堂登台演唱。虽然他的父亲是著名的小曲艺人,但却并不是李家财唯一的师父,他的启蒙师父是著名小曲艺人张云庭,张云庭的绰号叫冰把凉,之所以叫做“冰把凉”,是因为他擅长唱一首叫《妓女告状》的曲子,这首曲子也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冰把凉”,主要讲的是一个妓女悲惨的一生,死后到阎王跟前去告状,说:

阎王老爷上边坐,小女子下边诉上冤枉……;一恨爹来二恨娘,七岁八岁上把奴卖出了门……;一叶芦席甩在地,三道草腰捆起来……;飞过来老鸦把眼掏,地下的饿犬将奴的尸首吃;从前我取过千般乐,到死后无有一个人儿来……。

所以人们送了他这个称号。虽然张云庭老艺人已经故去,但现在老榆林城内上了年纪的人还都知道“冰把凉”这个人。说到这一段,李家财还即兴哼唱了《妓女告状》里的一段,张云庭师傅给他教的第一个曲子就是《妓女告状》,也是他学的第一首曲子,虽然已到花甲之年,但李家财的嗓音宏亮,吐字清晰唱得特别有韵味。他还会打扬琴,他的扬琴是跟张谦汉师傅学的。

1958年9月3日,李家财清楚的记得,当时中山堂有一个文艺表演,他一个人上台边打扬琴边唱小曲,那一年他只有9岁。现在想起来李家财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可能因为当时年纪小,嗓音好,也不觉得害怕,发挥的就好,当时老艺人们都不能就打就唱,所以他的演出轰动全场。

2004年李家财从韩城矿务局退休,在那期间他曾当过9年科长、11年副职、3年正职,退休的时候他的职称是工程师,已经是矿领导。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时候,曾是胡锦涛主席的学生,当时胡锦涛是中央党校校长。退休回到榆林闲不住的李家财,又开了公司。

2005年榆林小曲研究会成立的时候李家财也参加了。他说他当时非常兴奋,因为榆林小曲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即成立了榆林小曲研究会,这样国家给榆林小曲定位了。这一成就,是有关学术界人士、小曲爱好者和政府部门,支持榆林小曲的结晶和成果。如果没有这帮艺术家们的认定和奔走,没有小曲爱好者的支持,小曲艺人们的努力传承,没有政府部门的支持,小曲研究会成立不起来,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认定不成,现在榆林小曲名正言顺了,小曲研究会的成立还吸引了不少中老年人,甚至年轻人的参加,这些最得以告慰老一辈的艺人和他们的父辈。因为老艺人们所处的年代和他们不一样,他们那个年代和小曲一起经历的坎坷,经过的兴旺、衰落时期,尤其是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年代,根本不让唱小曲,但是艺人们偷着藏着,冒着危险唱,他父亲就在没人的时候,把窗帘拉住偷偷地唱几句。

李家财说他父亲一辈子就爱好榆林小曲,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榆林小曲的老艺人们都知道,过去的年代,人们的日子都不好过,但他父亲却买了很多的乐器,如扬琴、三弦、古筝、京胡、二胡。尤其是他父亲以前买的一台扬琴,因形状像一只展开的蝴蝶,故称“蝴蝶琴”,据说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琴很小,但制作十分精细,两排琴码,铜丝弦。曾经有很多人提出要买这把琴,但他觉得这是父亲留给他们的遗产,日子在怎么不好过,也不能卖掉,所以这些乐器现在还珍藏在他家中。李家财有些感慨地说,虽然过去的日子过得很贫穷,但他的父亲就是靠音乐去抒发心中的喜怒哀乐。

李家财16岁参加工作,因为工作离开了榆林,和榆林小曲隔离了几十年。但他还记得有一年,胡星元先生回到榆林,当时正好是星元图书楼建成那一天,胡星元先生喜欢榆林小曲,还特别喜欢他父亲唱的榆林小曲,当时的榆林政协便给他打电话希望他能回来。李家财从内心觉得胡星元先生回到榆林是支持榆林的发展,榆林是养育他的家乡,有了钱,就回报家乡人民,对家乡慷慨解囊,他觉得应该回来让胡先生听听久违的乡音,他一唱就是一天。后来榆林小曲研究会成立的时候还把他选为理事,但李家财笑着说:我就是一个小曲的爱好者。

在韩城工作期间李家财也十分关心小曲的发展,每年探亲回到榆林的时候他都要和小曲艺人们一起唱上一段。榆林小曲是榆林人民业余生活的一种乐趣,也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品种。对于如何发展壮大榆林小曲,国家给定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家财觉得现在榆林小曲的艺人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机遇,这个机遇不是某一个人的,是很多艺术家包括政府等多方面的努力发展的结果,这是大家的心血。艺人们能不能把握这个角度,李家财有他自己的看法:首先来讲,艺人们应该珍惜机会,把握住这个角度;其次,艺人们应该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对艺术修养的锤炼,因为榆林小曲不是哪一个人独有的,也不是哪一家的,它是民众的,大家都是传承人,爱好者;第三方面,大部分艺人们年纪都大了,在有生之年,应该把多培养新一代小曲的爱好者作为己任,使榆林小曲在保留原曲、原味的基础上把它好好的传承下去;最后他希望小曲艺人们能够团结起来,“求大同,存小异”因为我们都是榆林小曲的爱好者,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老一辈的艺人们都走了,他们什么也没得到,却走得很愉快,并没有留下什么遗憾,他们都比较团结,互相之间客客气气,现在还有什么可争的呢,小曲研究会是大家的,如果没有,哪一个人都不行,现在要做的就是一心一意去发展壮大榆林小曲。李家财曾花了两万多定制了一套仿古乐器,是照着艺人们现在收藏的古乐器制作的,他说这些东西对以后传承榆林小曲也有好处。

现在李家财的生意正在走上正轨,大部分事他都交给儿子去处理,每天晚上他9点钟准时睡觉,早晨5点起床,出去晨练,顺道去看一下他80多岁的老母亲,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多年。现在他就想等到他真正闲下来的时候,就开始好好地玩他所钟爱的榆林小曲。

问答

记  者:你是从哪一年开始学习榆林小曲的?

李家财:我七岁的时候,1956年下半年开始和艺人张云庭学唱小曲,他给我教的第一首曲子就是他最广为人知的《妓女告状》。

记 者:对你影响比较大的小曲艺人是谁?

李家财:张云庭是我的启蒙师傅,我父亲对我影响也比较大,因为他我才爱好榆林小曲,乐器上就是艺人张谦汉。

记 者:家人对你唱榆林小曲是什么态度?

李家财:我父亲爱榆林小曲是远近闻名的,在那么贫穷的年代他就省吃俭用,买演唱榆林小曲所需的乐器,现在想来都是奢侈的事,但正因为榆林小曲能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的生活才丰富起来。我和弟弟从小就受小曲的熏陶,先后学了唱和乐器,而且这个爱好也可以说一直保持着,我爱人也可以唱一些曲调,我儿子喜欢打扬琴。

记 者:你对榆林小曲的传承前途怎么看?

李家财:榆林小曲是榆林人民业余文化生活的一种乐趣,也是祖国百花园中一朵历史悠久的花朵,它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品种,如何发展壮大榆林小曲这一独特的音乐品种,在国家的角度上已经给榆林小曲定位了,重视了,但是榆林小曲的艺人们能不能珍惜这个机遇,地方政府能不能再对榆林小曲有所做为,这直接关系到榆林小曲的前途。

记 者:你会坚持传承下去吗?

李家财:在韩城工作的那些年我就一直关注着榆林小曲的发展,因为榆林小曲是先辈艺人、我父亲那辈人和我们这代人爱好的结合。我有个设想,等公司的事理顺了,我就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了,现在我正在把大部分事务交给我儿子打理,下一步我准备跟艺人们配合,做好榆林小曲的传承工作。

Copyright 2020 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版权所有: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图书楼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新建北路32号 访问量: 136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