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Y U L I N X I A O Q U S H U J U K U

小曲研究

葛智:希望榆林小曲多一些传承人

  • 时间:2024-05-19 16:00:29
  • 作者:ylib
  • 点击:0

50年前,当16岁的葛智第一次听到榆林小曲,并为之陶醉时,便注定了他的一生都会与这个行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葛智生于榆林城内,家中有6个孩子,他排行老三。那时的社会,各方面都不发达,家里的孩子又多,生活过得很窘迫。葛智讲,那时候根本没有电脑、电视这些东西,人们的业余生活很是单调,他当时还自己做过一个胡胡,是捡了一个装罐头的铁盒缠上铁丝,加上一根木棍做成的,因为样子太丑,根本拿不上台面,只是自己平时拉拉,自娱自乐罢了。

葛智喜欢榆林小曲,但家里人却极力反对,他和家里人做了很多斗争,父母还是不同意,后来就演变成父母说父母的,他玩他的。

葛智讲,父母不让他唱小曲的最大原因是,过去小曲是属于三教九流里边的,是下流行当,一般正经人是不会去做这事的。过去还把唱小曲的叫做“啃三餐骨头”的,意思是,别人吃剩下的,才能轮到小曲艺人们吃。就因为这样,葛智的父母极力反对他接触榆林小曲。

葛智一开始是自己学拉二胡的。到了1957年又开始学弹三弦。他与榆林小曲艺人林玉碧便是在那时候认识的,他们两家住得比较近,年纪又相仿,很容易就玩到了一块,很快就成了好朋友。葛智当时经常到林玉碧家玩,而林玉碧的父亲林懋森是当时榆林著名的小曲艺人,家里时常有小曲活动,葛智受了影响,慢慢就喜欢上了,就和林玉碧一起学习榆林小曲。

采访过多位榆林小曲的艺人们后,记者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们都不识谱,但却可以把榆林小曲演绎的非常好,有些唱曲艺人甚至不识字,却可以记住很长很长的曲段子,而且还唱得特别有韵味。葛智告诉记者,他们过去也是用谱的,不过不是五线谱,是只有五个音的“工吃谱”,会“工吃谱”的人很少,所以他们主要是凭“耳音”,因为一直耳濡目染,他的“耳音”相当好,在演奏时一下子就可以听得出来谁拉的有什么问题,所以他学曲子非常快,一首曲子听几遍他就可以演奏下来,完全不需要什么谱子。当然这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完全是靠长期的摸索才能达到。

1960年,还在读书的葛智开始学弹琵琶。因为喜欢小曲子,他会的乐器又多,在学校时,他就在校宣传队里,过年有秧歌或有其它演出活动时他都参加。学弹琵琶那会儿,并没有专门的师傅教他,连乐器也没有,还是跟一名毛纺厂的模工朱学义借的一把琵琶。他说:“我那会儿,没师傅,要学,全靠自己去听,然后再回到家里练,当时的老师傅们很严厉,稍微有点不对,就会说‘我伺候不了’,然后就不管不教了。记得有句古话叫‘千日琵琶百日筝’意思是学筝相对比较容易,而学弹琵琶却需千日的功夫,可想而知要掌握琵琶的演奏技巧相对是比较难的。”同年,因为家庭生计所迫,已经读到初中二年级的葛智退了学,和父亲学做了一名“罗匠”。

当问及为什么不选择进工厂时,他说:“那时候,工人挣的钱特别少,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又怎么去养活一大家子的人哪?但‘罗匠’不一样,它算一个小手工艺,是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所以当时做‘罗匠’是很能挣钱的,能顶一般工人的两倍。”所以,即使不喜欢,他还是听了父亲的话,做了一名“罗匠”。

葛智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学“罗匠”,心思却都用在了榆林小曲上,等着哪里有活动,就和小曲艺人们一起出去。

葛智笑着说:“我连吸烟也是在那时候学的。”榆林小曲过去主要是在婚、丧、嫁、娶等场合进行表演,所以每到一户人家,主人必会拿出一些烟酒招待艺人们。但那时,烟酒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还属于奢侈品,所以那时跟着小曲艺人们最大的福利便是能够吃到好吃的,还有烟可以抽。

葛智是在1965年招工到西安的,当时他学电工,在西北安装公司干活。1975年又调到陕西凤翔一家国防工厂安装机器、管道。虽然生活过得非常曲折,但在那一期间,他一直都没有扔下榆林小曲和他的乐器,在工作时,还和当地的宣传队出去宣传文件,表演节目。1968年葛智和同样从榆林招工到当地的李秀英结了婚。1986年12月,他俩调回到榆林,那时正好赶上榆林二毛招工,就一同进了二毛,做了工人。葛智回来后,遇到了胡英杰(已经过世了的著名小曲艺人),当时的政协正好组织榆林小曲协会,就把他给吸收了进去。1987年全省搞了一个春节文艺晚会,他们光是一个曲牌演奏,就获得了极大好评。

过去,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唱小曲都是不入九流的行当。葛智讲:“过去人们根本看不起唱戏、唱小曲的人,觉得是很下贱的。古时,连乞丐都有资格去参加科考,但如果你是唱小曲子或者家里有搞小曲子的,连参加科考的资格都没有。但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才逐渐把榆林小曲给重视起来,还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我们问到传承人的问题时,葛智停顿了一下说:“其实我个人认为,榆林小曲在教徒弟,选择传承人时,应该选择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这个人群,大都知道榆林小曲,很大一部分还特别的喜欢这个东西,另一方面他们也有较多的闲余时间去学习,这样子教起来,既方便,学的人也一定很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人支持,上面的领导说过要支持,却一直都没有行动,弄得我们现在连个活动的场地也没有。”葛智有些失落地叹口气。

葛智的爱人李秀英小葛智四岁,他们算是从小的青梅竹马。因为小时候,他们就住在一条巷子里,后来又经历了很多事情,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李秀英清楚的记得,1964年,她和葛智到林玉碧家串门。那是她第一次接触到榆林小曲,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不喜欢但也不反感”。李秀英喜欢的是秦腔和戏曲,她本身是剧团出身,人又机灵,嗓子也好,学唱小曲子一点也不难。2004年李秀英退休在家,也开始唱小曲子,但都只是一首曲子学两三段,她说她自己喜欢的还是戏曲和秦腔。

当问到家里还有谁喜欢小曲子时,葛智讲,他12岁的外孙女就很喜欢榆林小曲,还能唱一些简单的曲子,他的小女婿也爱小曲子,工作不忙的时候也会唱上一两段。他家里现在有好几件乐器,都是女婿买给他的。

葛智认为,榆林小曲发展势头最好的是1985年到1987年这段时间,那时候有政协的领导刘哲扶持,还有胡星元先生的支持,当时人们的积极性也高,还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而且那时候,他们的活动还特别多。所以那几年,榆林小曲不管是在榆林城内还是在外边的反应和影响都非常好。

当问到葛智还有没有其他爱好时,他笑着说:“不吸烟,不喝酒,一辈子就喜欢个榆林小曲。”随后他叹气说:“我常和一些小曲艺人们聊天,有的时候会说到榆林小曲未来的发展前途,大家都很担忧,有的人甚至认为,在我们这代人之后,小曲有‘断后’的可能,因为现在小曲里边最年轻的都50多了,最老的都80多了,还能活几年呀?况且学乐器这也是个慢工夫,一时半会根本学不成。虽然谁都不想看到那样子的结果,但凭我们个人的力量,又有什么办法哪?”

前段时间葛智身体不好,刚刚做过手术,现在身体已经恢复了很多。他说:“现在的日子很好过了,我和老伴也退了休,儿女们也都有自己的事情做,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不用我们操心。我现在也不贪图什么,只是希望榆林小曲可以多一些传承人,能够好好的继续发展下去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问答

记者:你是从哪一年开始学习榆林小曲的?

葛智:正式学习榆林小曲是在1987年,当时是和林懋森老师傅学的,他算是把我引进门的师傅。

记者:对你影响比较大的小曲艺人是谁?

葛智:没有影响最大的人,只是因为喜欢榆林小曲,所以一直坚持了下来,想想这么些年下来,真的是不容易。

记者:家人对你唱榆林小曲是什么态度?

葛智:除了以前父母很反对之外,现在的家人他们都很支持,我爱人以前的态度是既不反感也不喜欢,但近几年,也开始唱起来了,儿女们也都很爱听,但工作的工作,学习的学习,也没时间来和我学。

记者:你对榆林小曲的传承前途怎么看?

葛智:就如我和其他的艺人们聊天时所说的,如果不赶快保护,在我们这代人后,小曲极有“断后”的可能,谁都不想看到这个结果,但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哪,我所能做的只是:只要有人学,就尽我最大的能力去教。

记者:你会坚持下去吗?

葛智:可以说大半辈子都坚持下来了,以后怎么会不坚持,榆林小曲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哪能离得开呀!

Copyright 2020 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版权所有: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图书楼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新建北路32号 访问量: 1364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