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霞
65岁的高文霞直到现在还记得,她是在1958年参加工作的,当时因为种种原因只有14岁的她进了榆林地毯厂,做了一名工人,也正是在那里工作的一段经历让她与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
高文霞说,那个年代做工人是非常辛苦的,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定量的,做不完还不能回家。在工作期间她结识了一同工作的姐妹宋秀兰和白秉英,而白秉英的父亲是榆林著名的小曲艺人白葆金。在她们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娱乐设施,而且她们做的是“手忙嘴闲”的活,在上班时同伴会边工作边哼唱榆林小曲,她觉得很好听,便在同伴的影响下也学着哼唱榆林小曲,因为她当时是十三四岁的孩子,记性好,脑子也灵,她还读过高小,所以学唱榆林小曲便很快。高文霞记得,当时地毯厂里的人多,大部分人都会唱榆林小曲,所以在工厂上班之余,她常和工友们唱小曲,还与他们对唱,平时还参加宣传队和工交宣传队,演唱小曲就成了他们业余生活的调味剂。1964年参加野营拉练宣传队演出时,还演唱了《走西口》、《小尼姑》、《害娃娃》、《卖杂货》等榆林小曲。当时在著名小曲艺人林懋森的指点下,她常常会跟随王子英、白葆金、胡福堂、张云庭等小曲艺人们在寿礼、婚礼、聚会等场合演唱,有时是在师傅们的家里,或是在四合院内演唱,老师傅们都随时指拨、耐心地教唱。
“六楼骑街四合院、夜半曲声响满城”。高文霞说,这两句是描写那个时代小曲在榆林状况的。那时候,会唱小曲的人很多,况且那时人们的生活比较单调,下午时,会唱会玩的便会聚在一起唱小曲,或者聚在钟楼底听小曲、听广播。当时的钟楼是一个广播站,那里便是人们的娱乐场所。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榆林城当时唱小曲,听小曲的热闹景象。
高文霞说,唱榆林小曲是很有意思的。因为榆林小曲的曲段词义是叙事性的,一般是唱一个完整的情趣和故事,内容有想郎的、盼郎的、听房的、送郎的、有悲欢离合、尼姑思凡等。她本人比较喜欢唱有民间情趣的,如《大送郎》、《小姑听床》、《五更鼓》、《尼姑难》、《放风筝》等前人留下来的,具有原汁原味的榆林小曲。
当说到榆林小曲和其他的戏曲表演的区别时,高文霞说,榆林小曲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的表演者既不化妆,也没有什么肢体动作,纯粹是一种坐炕的艺术表演。旧时,榆林城的人们,每家每户都有一盘大炕,逢年过节时,人们便聚在一起热闹,有玩的,有看的,吃吃喝喝红火好几天。
高文霞还告诉我们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插曲,有一年她的一个外孙考大学,报的是艺术类专业,当时要面试,但外孙不会其他的才艺表演,情急之下,她干脆就给外孙教了一段简单的榆林小曲《掐蒜苔》,没想到的是,这临时抱佛脚的主意,居然得到了当场考官的赞赏,还使孙子顺利的跨入了大学校门。说到这一段时,高文霞脸上的表情很是骄傲,一方面是为外孙,另一方面也是为榆林小曲。
高文霞的丈夫沈树昌也是唱榆林小曲的,虽然她们俩不是因为小曲而结缘,但是榆林小曲也使他们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高文霞说,她的丈夫就是她的徒弟,丈夫曾经在文工团呆过20多年,1956年跳二人台的时候还得过奖,他还做过演员。他俩结婚后一方面受她的影响多,另一方面他个人也很喜欢榆林小曲,所以婚后高文霞便开始教丈夫唱曲子。因为丈夫的嗓子条件好,唱的榆林小曲很是有一股专业的味道。
2004年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来榆林拍摄走遍中国的演唱录制音像;他们还参加了《陕北是个好地方》的小曲演唱录制,保存资料。当时,高文霞个人录了40多首榆林小曲,而沈树昌也录了20多首曲子。
榆林小曲是在2005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2007年榆林小曲艺人中的王青、林玉碧二人被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叶万秀被选为陕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当时榆林市群众文化艺术馆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共有7名,其中就有高文霞。但她说,做不做传承人其实并不重要,但是,如果这件事有利于榆林小曲的传承与推进,她就会义不容辞。
现在,高文霞和她的爱人沈树昌都已退了休,平时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就爱唱榆林小曲,可是又苦于小曲没有演唱排练的地方,前几年,他们自己买了台演奏榆林小曲的古筝,现在闲来无事,他俩会学着抓古筝,或者在家里对唱。有时子女们闲来无事,会跟着她哼唱一两句,平时也会有她的一些爱听小曲的朋友到她家里学唱小曲。高文霞有些失望的说, 她是最早一批唱小曲的妇女,因为喜欢她几乎唱了一辈子的榆林小曲, 她很希望多培养一些人,把小曲更好的保护、传承下去。但就如所有采访过的小曲艺人们遇到的困难一样,没有地方、没有学徒、没有经费的这些因素,就把榆林小曲的传承与发展给限制住了。高文霞说,她非常担心有一天榆林人要听真正的榆林小曲还要去看录像和听磁带。
问答
记者:你是从哪一年开始学习榆林小曲的?
高文霞:1958年,我14岁参加工作的时候就开始学唱榆林小曲,当时做工非常辛苦,厂房里的人又多,大家都是嘴里边唱、手里边忙,氛围十分热闹,后来听久了,也就慢慢的会唱了,也就是那一段经历使我与榆林小曲结下不解之缘,演唱榆林小曲就成了我生活的调味剂。
记者:对你影响比较大的小曲艺人是谁?
高文霞:主要是我们工厂里白秉英的父亲——著名小曲艺人白葆金,后来还有林懋森、王子英等已经过世了的艺人都对我学习榆林小曲和后期坚持下来有很大的影响。
记者:家人对你唱榆林小曲是什么态度?
高文霞:我老伴沈树昌也是唱榆林的小曲,他是跟我学的,因为他在文工团做过演员,有功底学起来就特别快,而且唱腔也很专业。有时儿女们闲来无事,也会跟着我哼唱,现在孙子里面也有搞音乐的,对榆林小曲也十分喜欢。榆林小曲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记者:你对榆林小曲的传承前途怎么看?
高文霞:我是最早一批唱榆林小曲的妇女,因为喜欢,我几乎唱了一辈了榆林小曲,我很希望多培养一些人唱榆林小曲,把榆林小曲更好的保护、传承下去。没有地方、没有学徒、没有经费等因素,把榆林小曲的传承和发展就给限制住了。我真害怕有一天只能在磁带或者录像中见到榆林小曲。
记者:你会坚持下去吗?
高文霞:我们除了爱唱榆林小曲也没别的爱好,因为榆林小曲现在没有演出场所,我们自己买了台演奏榆林小曲的古筝,我们学着抓古筝,有时候也对唱,平时也会有一些爱听榆林小曲的朋友到我家里来学唱小曲,坚持应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Copyright 2020 榆林小曲多媒体数据库 版权所有: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图书楼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新建北路32号 访问量: 1346人次